- 成语名称:避凶就吉
- 成语拼音:bì xiōng jiù jí
- 成语解释:避:避开;就:趋。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
- 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6回:“主公宜避凶就吉,不可轻举妄动。”
- 成语例句:金玉舟《赵匡胤》第三章:“又说要‘知变、应变、适变’,才能‘避凶就吉’。”
- 是否常用:常用成语
- 感情褒贬:中性成语
- 成语词性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避开祸害
- 结构类型:联合式成语
- 形成年代:古代成语
- 繁体字形:避凶就吉
- 英文翻译:To avoid evil is good
- 成语分类:
四字的成语
联合式的成语
B开头的成语
- 近义词:
避凶就吉
避凶趋吉
趋吉避凶
- 反义词:
避凶趋吉
- "避凶就吉"造句:
进化后稍许提升的智力让他懂得本能的避凶就吉,懂得了寻找稍弱的淡灰骷髅来猎杀,而不是像以前一样,一见面就扑上上去厮杀。
主公宜避凶就吉,不可轻举妄动。
这样,人们一看九鼎,便知当地风俗,鬼怪,以避凶就吉。
道长不妨给我查查,看看我前路是否有坎坷凶险之处,趁早知道,也好避凶就吉嘛。
九鼎铸成后,陈列于宫门之外,使人们一看便知道所去之处,有哪些鬼神精怪,以避凶就吉,据说此举深得上天的赞美,因而夏朝获得了天帝的保佑。
先天高手的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对危险十分敏感,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避凶就吉,这说起来有点神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