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 子
“包子”的读音
- 拼音读音:
- [bāo zi]
- 汉字注音:
- ㄅㄠ ㄗ
- 简繁字形: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包子”的意思
基本解释
基本解释
包子 bāozi
[steamed stuffed bun] 用圆形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
辞典解释
包子 bāo zi ㄅㄠ ˙ㄗ用面皮包馅,蒸熟可吃的食品。
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补遗》:「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,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,一日,令其作包子,辞以不能。」
元.周密《武林旧事.卷六.蒸作从食》:「蒸作从食:『大包子』、『诸色包子』。」
如:「肉包子」、「菜包子」。
旧时银钱等的封包。
宋.蔡绦《铁围山丛谈.卷四》:「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,每侈其庆,则有浴儿包子,并赉巨臣戚里。包子者,皆金银大小钱、金粟涂金果、犀玉钱、犀玉、方胜之属。」
英语 steamed stuffed bun, CL:個|个[ge4]
德语 Baozi, Teigtäschchen (unterschiedlich gefüllt) (S, Ess), Bapao (S, Ess)
法语 brioche à la vapeur, baozi
网络解释
包子 (中国传统食品)
包子(steamed stuffed bun)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,一般由面包裹着馅,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和馅,起源于四川。相传由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(距今1800多年)。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,《燕翼诒谋录》:“仁宗诞日,赐羣臣包子。”包子后注曰:“即馒头别名”。馒头之有馅者,北人谓之包子(意思是说馒头没有馅,包子有馅)。包子一般是用面粉发酵做成的,大小依据馅心的大小有所不同,最小的可以称作小笼包,其他依次为中包、大包。常用馅心为猪肉、羊肉、牛肉、粉条、香菇、豆沙、芹菜、茄子、包菜、韭菜、豆腐、木耳、干菜肉、蛋黄、芝麻等。
包子 (词语概念)
包子,指用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。见宋 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·饮食果子》:“诸般蜜煎香药……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。”“包子”的单字解释
“包子”的相关词语
“包子”造句
尽管“包子爷爷”脸上已经布满了皱纹,但我仍然能看出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英俊的人。他很喜欢灰色,总是戴着灰帽子,穿着灰裤子。他很和蔼,每天都笑眯眯的,好像什么愁事都没有,最重要的就是他很善良,心肠很好。
“包子爷爷”七十多了,但身体很好,无论春夏秋冬的哪一天他都出来卖包子。
长个包子样就别怨狗跟着!
那手就像海豹的鳍脚一样结实丰满,光亮得像包子。
你要不理我我就成包子了…而且还是天津最有名的…嘿嘿…
集齐七只苍蝇可换肉包子一个。
包子有肉,不在皮上;有学问,不挂嘴上。
幸福就是:我饿了,看见别人手里拿着肉包子,他就比我幸福;我冷了,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,他就比我幸福;我想了茅房,就一个坑,你蹲那儿了,你就比我幸福。
为了买到好吃的包子,我舍近求远跑到了心怡花园那附近卖包子。
难道北京烤鸭也可以把分店开进白宫,狗不理包子也能上国会山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