骆 宾 王
“骆宾王”的读音
- 拼音读音:
- [luò bīn wáng]
- 汉字注音:
- ㄌㄨㄛˋ ㄅㄧㄣ ㄨㄤˊ
- 简繁字形:
- 駱賓王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骆宾王”的意思
基本解释
基本解释
骆宾王 LuòBīnwáng
[Luo Binwang] (约626—约684),婺州义乌(现在属浙江省)人,曾任临海丞。后随任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,兵败后下落不明。与王勃、卢照邻、杨炯齐名,誉为“初唐四杰”。有《骆宾王文集》
辞典解释
骆宾王 luò bīn wáng ㄌㄨㄛˋ ㄅㄧㄣ ㄨㄤˊ人名。唐婺州义乌人。生卒年不详。七岁能文,但早年落魄无行,好与博徒游。曾任武功及长安主簿,后为徐敬业作文斥武后罪状,敬业失败后,不知所终。为初唐四杰之一。著有《骆丞集》。
网络解释
骆宾王
骆宾王(约公元619年—约公元687年),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(今浙江义乌)人,唐代诗人。高宗永徽中,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。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。调露二年,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,骆宾王为其代作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。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,写得极感人。当武后读到“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安在(何托)”两句时,极为震动,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。徐敬业兵败后,骆宾王下落不明,或说被乱军所杀,或说遁入了空门。
骆宾王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他辞采华胆,格律谨严。长篇如《帝京篇》,五七言参差转换,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;小诗如《于易水送人》,二十字中,悲凉慷慨,余情不绝。有《骆宾王文集》遗世。
“骆宾王”的单字解释
【骆】:1.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。2.姓。
【宾】:1.客人(跟“主”相对):外宾。宾至如归。2.姓。
【王】:[wáng]1.君主;最高统治者:君王。国王。女王。2.封建社会的最高爵位:王爵。亲王。王侯。3.首领;头目:占山为王。擒贼先擒王。4.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:蜂王。蚁王。王蛇。花中之王。5.辈分高:王父(祖父)。王母(祖母)。6.最强的:王水。王牌。7.姓。[wàng]古代称君主有天下:王天下。
“骆宾王”的相关词语
“骆宾王”造句
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出自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类:类似,好象。道:正当的事理。有道德的人,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,也不做欺心的事。骆宾王
尽管这场叛乱很快被讨平,但因骆宾王的这篇杰作,在世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出自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类:类似,好像。道:正当的事理。有道德的人,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,也不做欺心的事。骆宾王
骆宾王才华绝世,身世飘零,遭际坎坷,他的书信也都怀古伤今,一咏三叹,苍凉飘逸,一篇读罢,令人感慨系之。
发配边疆后骆宾王来到蜀国,为李义工作,此间平定叛乱,并创作了很多文檄。
和许多冠绝一时的大才子一样,骆宾王的仕途颇为不顺。
骆宾王是唐代的著名诗人,亦是著名的狷介之士。
他扮演的骆宾王在大段念白中就有《淮河营》的影子,“惊变”的表演借鉴了《坐楼杀惜》的身段,而骆宾王迟暮之年的台风则是从《白蟒台》中叠印开来的。
如此罪恶行径,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话说,是“人神共嫉,天地不容”,所以,主持此项运动的罪魁祸首在粉碎“四人帮”后就遭到了严厉谴责。
徐敬业叛乱的队伍中还有一个才子那就是骆宾王,他流传万世的《讨武曌檄》写的是文思泉涌,把武则天骂了一大通,骂的是酣畅淋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