刍 荛
“刍荛”的读音
- 拼音读音:
- [chú ráo]
- 汉字注音:
- ㄔㄨˊ ㄖㄠˊ
- 简繁字形:
- 芻蕘
- 是否常用:
- 是
“刍荛”的意思
基本解释
基本解释
刍荛 chúráo
[grass or firewood collector] 割草打柴,也指割草打柴的人
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板》
刍荛之微,先民询之。——刘开《问说》
辞典解释
刍荛 chú ráo ㄔㄨˊ ㄖㄠˊ割草砍柴。
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「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刍荛者往焉,雉兔者往焉,与民同之。」
割草砍柴的人。
《淮南子.主术》:「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,希不困其身,使言之而是,虽在褐夫刍荛,犹不可弃也。」
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。
唐.李白〈与韩荆州书〉:「若赐观刍荛,请给以纸笔。」
网络解释
刍荛
刍荛,汉语词汇,拼音:chú ráo,
基本解释是指割草打柴的人,
出自《诗·大雅·板》和刘开《问说》。
相关词汇有刍荛之见、刍荛之言、询于刍荛。
“刍荛”的单字解释
“刍荛”的相关词语
“刍荛”造句
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刍荛者往焉,雉免者往焉。与民同之,民以为小,不亦宜乎!
拨乱创业,必自戒慎,采刍荛之议,从忠谠之言。天下既安,则恣情肆欲,甘乐谄谀,恶闻正谏。
我的不过是刍荛之议,仅供参考。
这样一个刍荛之见在本文中予以讨论。
文王之囿方七十里,刍荛者往焉,雉兔者往焉,与民同之。
启区区之愚,亦思一效刍荛,而病起至今,了无一言相讯者,当由处分已定,无事旁挠;否则书生陈说,未免迂狂之目尔。
自非采纳群谋,询于刍荛,虚己受人,恆若不足,则功名不成,勋绩莫著。
正是基于此种认识,我们编纂中国法律实施报告,略陈刍荛之言,奉献于明达读者,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,并助推法治建设之进程。
臣居草?原无用,帝问刍荛若有情,敢把微言劳圣听,澄心寡欲是长生。
奉诏书将营酆明观,市道刍荛咸以非之,曰一观之功可以平凉州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