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多地中小学提前开学、违规补课现象遭教育部批评,涉事省份教育部门对问题学校通报批评,取消评优评先、荣誉称号等。教育部强调,合理安排学生作息、保障休息时间是 “底线”,节假日禁补课是 “红线”,要常抓整治,维护教育生态。那教育部为啥严管此事?
在三起典型案例中:2 月 5 日,河北高碑店第一中学组织高三违规补课,被全省通报,3 年内不能参与省级评优评先,省级补助资金按最低档发放,还明确以后违规就取消省级荣誉称号。2 月 7 日,江苏连云港灌南高级中学等 4 所学校假期违规补课,按情节轻重,分别被取消省四星级高中称号、2 年内不得申报星级评估。2 月 12 日,河南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 3 所学校因提前开学、违规补课被全省通报,省委教育工委约谈两市相关负责人,3 所学校主要领导被免职。
教育部通知指出,中小学这类不规范办学行为,严重影响学生身心与教育形象,存在安全风险。河北、江苏、河南等地按相关法规和教育部要求,大力整治。通知要求吸取教训,认清形势,压实责任,通过培训和督导,让教育系统明白违规补课危害。各地要严格管理,落实基础教育规范要求,常抓排查整治。对查处不力的地方约谈负责人,降档扣分;对违规学校严肃追究领导责任,取消评优资格并处分。教育部还公布了各地投诉举报方式,接受社会监督。
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表示,中小学生周末双休是法定权利,任何方面都不得侵犯,各方应确保学生休息与充足睡眠,这是依法治教的刚性要求,没有弹性。因错误教育观念,一些地区和学校出现违规办学行为,侵犯学生休息权,影响学生身心与全面发展,带来安全隐患。
过度学习影响学生身心健康,导致近视、体能不足、心理问题等。周末休息能缓解压力、提高学习效率,避免极端现象,促进可持续发展。适当休息放松利于培养兴趣特长,让学生主动学习,实现全面与个性发展。
褚宏启还提到,要加强检查问责,改变教育政绩观,不再只看升学率评价办学水平,坚决整治唯分数、唯升学问题。严格落实教育规范要求,排查整治违规行为,营造良好教育环境。保障学生休息权,要求学校提升培养目标,改革课时、课程、考试评价等,为学生发展留空间。建设教育强国不能靠刷题、补课,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,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