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
鄂拼音:è注音:ㄜˋ异字体:堮 腭 䣞 ? ? ? ?
部首: 阝部部外笔画:9画总笔画:11画 繁体部首:邑部繁体笔画:12画康熙字典:鄂(16画)
五笔:KKFB仓颉:RSNL郑码:JJZY四角:65535电码:6759区码:2285规范编号:2283
统一码:9102汉字结构:左右结构五行属性:木吉凶寓意:吉
笔顺: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フ丨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标准字体✔现通表吉凶寓意:吉汉字五行:木属性是否为百家姓:✔是百家姓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口口一丂阝首尾分解查字 :咢阝(eer)
笔顺编号:25125111552
笔顺:丨フ一丨フ一一一フフ丨
笔顺读写:竖折横竖折横横横折折竖
鄂编码/UNICODE
鄂字UNICODE编码U+9102,二进制: 1001000100000010,十进制: 37122,HEX编码:E98482,UTF-8: E9 84 82
基本字义
鄂 è(ㄜˋ)
(一)、中国湖北省的别称。
(二)、古同“谔”,正直的话。
(三)、古同“愕”,惊讶。
(四)、古同“萼”,花托。
(五)、边界:“纷被丽而亡鄂”。
(六)、姓。
基本词义
● 鄂 è
〈名〉
(一)、 古地名 [E county]
(二)、 湖北省的简称 [another name for Hubei Province]。因清代省会武昌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
(三)、 边界 [boundary]
纷被丽而亡鄂。——《文选·扬雄·甘泉赋》
(四)、 通“愕”。惊愕 [stunned;stupefied]
象鄂不怿。——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
“孺子,下取履!”良鄂然,欲殴之。——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
群臣皆惊鄂失色,莫敢发言,但唯唯而已。——《汉书·霍光传》
(五)、 又如:鄂然(吃惊的样子)
(六)、 通“萼”。花托 [receptacle]
(七)、 又如:鄂鄂(花开放的样子);鄂不(花萼和花托);鄂足(花托)
百度百科释义
鄂:中国湖北省的别称。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,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,简称湖北路,湖北一名产生。元明两代设湖北道。清代设置湖北,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武昌,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(古称江夏),故湖北简称“鄂”。鄂亦是姓氏,以国名为姓。黄帝的姞姓子孙封在鄂国,夏商时为诸侯国。后来鄂侯的子孙后代以国名为姓,称为鄂姓。
康熙字典
鄂【 酉集下 】【 邑部 】康熙筆画: 16画 部外筆画: 9画
《唐韻》《韻會》五各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逆各切,?音諤。國名。《史記·殷本紀》以西伯、九侯、鄂侯爲三公。
又楚地。《史記·楚世家》中子紅爲鄂王。《註》《九州記》曰:鄂,今武昌。《輿地記》今鄂州武昌,楚之東鄂也。
又晉邑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逆晉侯于隨,納諸鄂,晉人謂之鄂侯。《註》晉別邑。
又《玉篇》南陽有西鄂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南陽郡西鄂縣。《註》江夏有鄂,故加西。
又鄂然,外見貌。《詩·小雅》鄂不韡韡。
又鄂鄂,辨厲也。《大戴禮·立事篇》君子出言以鄂鄂。
又垠也。《揚雄·甘泉賦》紛被麗其亡鄂。
又幽州人謂額曰鄂。《釋名》額,鄂也。有垠鄂也。
又與諤通。《史記·趙世家》不聞周舍之鄂鄂。《註》《韓詩外傳》:周舍立門下三日夜,簡子使人問之,對曰:願爲鄂鄂之臣。
又與愕通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象鄂不懌。
又《前漢·霍光傳》羣臣皆驚鄂失色。
又與噩通。《爾雅·釋天》歲在酉曰作噩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作作鄂。
又姓。漢安平侯鄂千秋。《說文》本作䣞。俗作鄂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鄂【 卷六 】【 邑部 】
江夏縣。从邑㖾聲。五各切
(鄂)江夏縣。二志同。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。江夏有鄂縣。故南陽之縣曰西鄂。顧氏祖禹曰。史記熊渠當周夷王時興兵伐庸楊?至於鄂。又封中子紅爲鄂王。孔氏以爲南陽之鄂誤矣。時楚兵未能逾漢而北也。从邑。㖾聲。五各切。五部。
音韵参考
[ 平水韵 ]:入声十药
[ 粤 语 ]:ngok6
方言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ngok8 [台湾四县腔] ngok8 [陆丰腔] ngok8 [东莞腔] ngok8 [客语拼音字汇] ngog6 [梅县腔] ngok8 [客英字典] ngok8 [宝安腔] ngok8
⊙ 粤语:ngok6
鄂字组词
English
Hubei province; startl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