茦
茦拼音:cì注音:ㄘˋ异字体:
部首: 艹部部外笔画:6画总笔画:9画 繁体部首:艸部繁体笔画:12画康熙字典:茦(12画)
五笔:ASMB仓颉:TDB郑码:EFLD四角:44902电码:5411
统一码:8326汉字结构:上下结构
笔顺:一丨丨一丨フ丨ノ丶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-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首尾分解查字 :艹朿(caoci)
笔顺编号:122125234
笔顺:一丨丨一丨フ丨ノ丶
笔顺读写:横竖竖横竖折竖撇捺
茦编码/UNICODE
茦字UNICODE编码U+8326,二进制: 1000001100100110,十进制: 33574,HEX编码:E88CA6,UTF-8: E8 8C A6
基本字义
茦 cì(ㄘˋ)
(一)、草的芒刺。
百度百科释义
茦,拼音cì ,是一个中国汉字,释义为草的芒刺。
康熙字典
茦【 申集上 】【 艸部 】康熙筆画: 12画 部外筆画: 6画
《玉篇》楚革切,音冊。《說文》莿也。《爾雅·釋草》茦,刺。《註》草刺針也,關西謂之刺,燕北、朝鮮之閒曰茦。
又《集韻》七賜切。同莿,草芒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茦【 卷一 】【 艸部 】
莿也。从艸朿聲。楚革切
(茦)莿也。茦刺見釋艸。刺不從艸。方言曰。凡艸木刺人。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。或謂之壯。按木?曰朿。艸?曰茦。因木?之字爲義與聲也。但許君上下文皆係艸名。不當泛釋凡艸之刺。或因上文葎艸有刺聯及之。或自有艸名茦。一名莿。與方言異義。未可定也。从艸。朿聲。楚革切。古音在十六部。
音韵参考
[ 粤 语 ]:caak3
English
thorns, prick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