虏
虏(繁体:虜)拼音:lǔ注音:ㄌㄨˇ异字体:虜
部首: 虍部部外笔画:2画总笔画:8画 康熙字典:虜(12画)
五笔:HEE仓颉:YPKS郑码:IHYM四角:21227电码:5712区码:3418规范编号:1072
统一码:864F汉字结构:左上包围结构五行属性:火
笔顺:丨一フノ一フフノ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常用字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火属性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虍力首尾分解查字 :虍力(huli)
笔顺编号:21531553
笔顺:丨一フノ一フフノ
笔顺读写:竖横折撇横折折撇
虏编码/UNICODE
虏字UNICODE编码U+864F,二进制: 1000011001001111,十进制: 34383,HEX编码:E8998F,UTF-8: E8 99 8F
基本字义
虏(虜) lǔ(ㄌㄨˇ)
(一)、俘获:虏获。俘虏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
(二)、俘获的人。
(三)、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。
基本词义
● 虏
虜 lǔ
〈动〉
(一)、 (形声。从力,从毌( guàn ),虍( hū )声。“毌”即“贯”字,是穿钱用的绳索。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。本义:俘获)
(二)、 同本义 [take prisoner;capture]
虏,获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献民虏者操右袂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军所获也。”
且为所虏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虏楚将 屈匄。——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
虏赵王。——《战国策·燕策》
(三)、 亦指虏掠、抄掠 [rob]
珠柙离丘体,珍宝见剽虏。——张载《七哀》
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。——《史记·韩长孺列传》
(四)、 又如:虏掠(虏获掠夺);虏夺(虏掠抢夺);虏暴(残害暴虐他人,一如奴隶);虏略(虏获掠夺)
词性变化
● 虏
虜 lǔ
〈名〉
(一)、 俘虏 [captive]
乘奔逐北,斩首捕虏十余万。——《盐铁论·诛秦》
吾属今为之虏矣!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为降虏手蛮夷。——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》
为奔亡之虏。——南朝梁· 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
乞为囚虏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(二)、 又如:虏囚(俘虏);虏役(奴役);虏伏(如俘虏一样降服)
(三)、 奴仆 [slave]
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(四)、 又如:虏役(奴仆);虏使(役使之如奴隶)
(五)、 指敌人;叛逆 [enemy;betrayer]
则直前诟虏帅失信。——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(六)、 又如:虏尘(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)
(七)、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[non-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in ancient times]
诟虏帅失信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奉西北之虏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(八)、 又如:虏人(胡人);虏民(胡族的人民); 虏廷(胡虏的朝廷); 虏使(胡虏的使臣)
百度百科释义
虏,汉语汉字,意思是 俘获的人。
康熙字典
虜【 申集中 】【 虍部 】康熙筆画: 12画 部外筆画: 6画
《唐韻》郞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籠五切,?音魯。虜掠也。《漢書·晉灼註》生得曰虜,斬首曰獲。
又地名。《水經注》淄水又東逕臨淄縣故城,其外郭卽晉獻公所徙臨淄城也,世謂之虜城。《六書正譌》生得者,則以索貫而拘之,故字从毌从力。俗从男,非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虜【 卷七 】【 毌部 】
獲也。从毌从力,虍聲。郎古切文三
(虜)獲也。公羊傳。爾虜焉。故凡虜囚亦曰纍臣。謂拘之以索也。於毌義相近。故从毌。从毌。从力。左傳曰。武夫力而拘諸原。虍聲。郞古切。五部。
音韵参考
[ 平水韵 ]:上声七麌
[ 粤 语 ]:lou5
方言
⊙ 粤语:lou5
虏字组词
English
to capture, imprison, seize; a pris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