麇
麇拼音:jūn qún注音:ㄐㄨㄣ ㄑㄨㄣˊ异字体:麏 麕 ?
部首: 鹿部部外笔画:5画总笔画:16画 康熙字典:麇(16画)
五笔:OXXT仓颉:IPHD郑码:TXMF四角:294电码:7778区码:8769规范编号:6162
统一码:9E87汉字结构:左上包围结构五行属性:木
笔顺: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一丨ノ丶
民俗参考
汉字是否常用: ✔现通表汉字五行:木属性
字形结构
汉字部件构造 :鹿禾首尾分解查字 :鹿禾(luhe)
笔顺编号:4135221153531234
笔顺: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ノ一丨ノ丶
笔顺读写:捺横撇折竖竖横横折撇折撇横竖撇捺
麇编码/UNICODE
麇字UNICODE编码U+9E87,二进制: 1001111010000111,十进制: 40583,HEX编码:E9BA87,UTF-8: E9 BA 87
基本字义
麇 jūn(ㄐㄨㄣ)
(一)、古书上指獐子。
基本词义
● 麇
麕 jūn
〈名〉
(一)、 獐子 [river deery],哺乳动物,形状像鹿而较小,身体上面黄褐色,腹部白色,毛较粗,没有角。如:麇惊(麇性怯弱易惊。比喻像麇一样受到惊吓);麇聚(像獐子那样依类群居);麇包(用包茅包的死獐子);麇獐(即獐子);麇窜(像獐子那样惊慌逃窜)
(二)、 古地名 [name of an ancient country]
(三)、 春秋时麇国之地,在今湖北省郧县西
楚子代 麇。——《左传》
(四)、 春秋时楚邑,在今湖南省岳阳东南
楚王使由于城 麇。——《左传》
(五)、 另见 qún
百度百科释义
麇 麇,古书上指獐子。
康熙字典
麇【 亥集下 】【 鹿部 】康熙筆画: 16画 部外筆画: 5画
《唐韻》居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俱倫切《正韻》規倫切,?音頵。《說文》麞也。似鹿。麞性驚,又善聚散,故又名麇,一物二名也。《左傳·哀十四年》逢澤有介麇焉。
又國名。《左傳·文十年》厥貉之會,麇子逃歸。
又《文十一年》楚子伐麇,敗麇師於防渚。
又地名。《左傳·定五年》吳師居麇。《註》麇,地名。
又《集韻》拘云切《韻會》拘雲切,?音君。義同。
又《集韻》衢雲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云切,?音羣。《左傳·昭五年》求諸侯而麇至。《註》麇,羣也。
又《廣韻》丘粉切《集韻》去粉切《韻會》苦粉切《正韻》苦隕切,?音?。束縛也。《左傳·哀二年》羅無勇,麇之。
说文解字/注解说明
麇【 卷十 】【 鹿部 】
麞也。从鹿,囷省聲。麕,籒文不省。居筠切
(麇)麞也。釋獸曰。麕、牡麌。牝麜。其子麆。許書皆無其字。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。从鹿。囷省聲。葢小篆省囷爲禾也。居筠切。古音在十三部。
音韵参考
[ 平水韵 ]:上平十一真
[ 粤 语 ]:gwan1
方言
⊙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kiun2 kun1 [客英字典] giun1 kwun1 [客语拼音字汇] kiun2 [梅县腔] kiun2 [台湾四县腔] kiun2 kun1 [宝安腔] kiun2
⊙ 粤语:gwan1 kwan4
麇字组词
English
general name for the hornless deer; to collect to band together